RSS

斯德哥爾摩症候群

斯德哥爾摩症候群(英語:Stockholm syndrome;瑞典語:Stockholmssyndromet)又稱為人質情結、人质综合症,是一種心理學現象,是指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,同情加害者、認同加害者的某些觀點和想法,甚至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一種情結。

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創傷羈絆,不一定只發生在人質身上,只要加害者對被害者實施騷擾,都可能使被害者對加害者產生強烈的情感。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,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,當受害者相信加害者的想法時,他們會覺得自己不再受到威脅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並非正式精神疾病名詞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更傾向是人們用來掩蓋不想討論問題的假想狀態。

事件概要

1973年8月23日,两名有前科的罪犯让—埃里克·欧森与克拉克·歐洛弗森,抢劫瑞典斯德哥爾摩内位于諾瑪姆斯托格广场最大的一家信贷银行,並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。在与警察僵持了130个小时后,歹徒最終投降。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,4名曾經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,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,表明並不痛恨歹徒,表達他們對歹徒不但沒有傷害他們卻對他們多加照顧的感激,並且對警察採取敵對的態度,在案件發生後被挾持者不願意在法庭指出歹徒,在挾持案件當中被挾持者還與歹徒成為朋友[6][7]。

这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5日之久,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,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。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错综转变下,4名人质抗拒瑞典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因为在斯德哥爾摩人质挟持事件中被发现而得名。

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,从集中营的囚犯、战俘与乱伦的受害者,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。男女皆可能有此症狀,而女性的比例比較高。

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人質數據庫顯示,大约8%的人質表現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症狀。據心理學者的研究,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,若遇到類似的狀況,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。

出現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人質,通常有下列幾項特徵:

  • 綁匪為了某種原因而綁架人質,並得到人質認同。
  • 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綁匪(加害者)威脅到自己的存活。
  • 在遭挾持過程中,人質必須體會出綁匪(加害者)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。
  • 除了綁匪的單一看法之外,人質必須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(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)。
  • 人質必須相信,要脫逃是不可能的。

而通常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會經歷以下四大歷程:

  • 恐懼: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改變。
  • 害怕:籠罩在不安的環境中,身心皆受威脅。
  • 同情: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谅到對方不得已行為,且並未受到『直接』傷害。
  • 幫助: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、不逃脫、安撫等;或有形幫助如協助逃脫、向法官說情、一起逃亡等。

来源:维基百科

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。不是恶这个爱那个,就是重这个轻那个。你们不能又事奉神,又事奉玛门。馬太福音 6:24